建设最美地级市,我有话要说(三)丨多姿多彩——“生活美”
摘要:北京时间20190813关于【建设最美地级市,我有话要说(三)丨多姿多彩——“生活美”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bestbusinessmachines.com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正式组建成立
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。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基础设施94.50万处、修建各类型水库271座、新增修建各类堤防2278.27公里,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1.19万亩、建设高标准农田80.13万亩,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.7万亩,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46.5万人。
常宁市平安村的“改头换面”成旅游景点
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。进入21世纪,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出台实施系列农村改革创新举措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、农垦改革、水管体制改革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等全面完成,在全省率先推出粮食生产据实补贴改革方案等。
衡阳市商粮局乡村振兴工作队为华山村发展“支招”
市民在衡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询问社保卡激活情况
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构建,民生福祉明显改善。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为基础,以灾害、医疗、慈善、临时等专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“安全网”,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从2007年的93元提高到368.8元,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从33元提高到195.3元,实现了动态管理、应保尽保。
雁峰区低保特困家庭向中国人寿衡阳分公司送来锦旗
社会福利保障日臻完善,普惠程度大幅提高。近年来,衡阳市积极构建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体系,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063个、床位3.9万张,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33张,建成了70个社区养老服务平台,“家门口”养老已经成为现实。
衡阳市首家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全新“上线”
衡阳廖家湾社区“花样”开展党建
从分配就业向市场就业转变,就业局势总体稳定,劳动关系日趋和谐。2017年至2018年底,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321场次,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17万人次。
衡阳白沙洲工业园邀求职者返乡就业
市民们表示,真真切切的看到近几年的社会保障,确实在不断的完善,只有各种福利待遇更齐全了,钱袋子更鼓了,百姓们的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提高。
“生活美”美在脱贫攻坚满意答卷
2018年以来,衡阳市委、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,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,全面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、政策落实、工作落实,较好完成了今年的减贫和脱贫成果巩固的任务,特别是衡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和油茶产业扶贫,创造了“衡阳经验”。
油茶硕果累累
衡阳市中心医院获评“全市驻村帮扶优秀后盾单位”
目前,全市33万贫困人口已脱贫26.8万,贫困发生率由7.12%下降到0.99%。2018年,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在二类市州排名第二,进入了先进行列;绩效考核与常德市并列第一,实现了“创先争优”的年度目标。
“生活美”美在基础设施不断提升
如今的衡阳,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,南岳机场振翅高飞,8条高速贯穿全境,9条铁路纵横交错,全面构建了“1189”的立体交通格局。
衡阳市北三环湘江大桥全桥顺利合龙
随着一批批城建项目的开工竣工,城市东拓西延、南移北进,中心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。体育中心、高铁武广客运站、中心汽车站、中央商务区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;黄巢公园、虎形山公园、石鼓书院、三江六岸风光带一个个休闲景观丰富着百姓生活;衡州大道、蒸湘南路、蒸阳北路延伸等一条条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……
南岳机场今年7月完成旅客吞吐量100722人次
南岳全面推行河长制 改善水生态环境
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。截至2018年底,全市完成耕地安全利用面积20.2万亩,结构调整11.98万亩,修复治理耕地5.3万亩。严格控制矿山总量,原则上不新设矿权,确保矿山总量只减不增,2013年—2017年,衡阳市共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204座,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189家,非煤矿山数量大幅下降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.24%,有林地面积849.8万亩,林木蓄积量1776.8万立方米。
凌晨四点的石鼓书院
2018年,衡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7%,同比提高2.5%;PM10平均浓度为63ug/m3,同比持平,PM2.5平均浓度为40ug/m3,同比降低7%。
青山绿水、蓝天白云、飞鸟成群、鱼翔浅底的画卷正逐步呈现,“衡阳蓝”“湘江绿”成为常态,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觉衡阳的地更绿、水更清、天更蓝、城市更宜居。
如何实现“生活美”?
衡阳未来将这么做。
打造宜居城市
加快“三江六岸”生态绿地建设,到2025年“三江六岸”岸坡覆绿达到90%以上。高品质开发城市新区,将来雁新城和滨江新区打造成彰显衡阳山水和历史文化的现代新城,把雨母山片区打造成全域旅游核心节点、市民游客康养休闲的活力中心,把陆家新区、白沙绿岛片区建设成产城融合、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区。
加快健康衡阳建设,打造中南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。推进城市“双修”,加快“三馆两中心”、回雁峰景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,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,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城市服务功能,力争到2025年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8%以上。
抓好小游园、景观带建设,提升广场、庭院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校园绿化水平,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%以上。
推进乡村振兴战略
加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“秀美村庄”“生态家园示范村”“同心美丽乡村”建设,到2025年,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%,80%以上村庄达到绿化村庄标准。实施乡村集中供水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,实现农村所有居民饮水安全。
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整体推进以“一拆二改三清四化”为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,完成厕所改造(新建)任务,加大农村空心房、危旧房整治力度,到2025年,建成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示范村200个。整体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,到2022年增减挂钩覆盖面达100%。
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
制定贫困人口减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,加大政策倾斜力度,深化结对帮扶,确保到2020年,全市现行标准下33.0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消除绝对贫困,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。强化职业教育、农技推广、拓展信息渠道,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。